面對霸凌的終極解藥:兒童繪本教導我們的寬容

接納是霸凌的終極解藥
從兒童繪本教我們的事

文:顏孝羽 臨床心理師
電子郵件sharonyen2008@gmail.com
   
    獲頒金球獎終身成就獎「塞西爾戴米爾獎」(Cecil B.DeMille Award )的影星梅歷史翠普在頒獎典禮上說輕蔑只會招致更多輕蔑,暴力搧動更多暴力。當權勢者利用地位霸凌他人,我們都是輸家。」


     再度掀起對霸凌議題的關注。撇開美國政治議題不談,其實霸凌無所不在,在校園、在職場、在國與國家間。
    
     當霸凌或被霸凌者變成罪犯,再來討論法律上之死不死刑,並非本篇討論的重點,而是走在問題發生之前的「教育端」,從根本的教育談起,該如何從小教導孩子「面對」,更積極的野心是,該如何「根治」霸凌?

     法國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.雨果曾說過:"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,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。 

    教導孩子寬容,對許多父母和老師而言,是很大的挑戰,尤其是一位要求孩子寬容別人的欺凌行為,搞不好我們說了半天,聽在孩子耳裡可能只覺得軟弱和不公平。
   
但人類社會從小到老,都推崇寬容之概念,這樣的推崇以不同形式傳遞著,或許用信仰,或許用教科書,總之,傳遞寬容的目的是要孩子平解決爭端,息事寧人;往內心探究,或許某種程度上,家長老師也想快點把事情處理完,好換取自己內心的平靜。
   
持反對意見者認為,那勸善者又不是親身遇到這事,有何資格跟當事人說寬容,更還況是要求孩子?
   
更何況對於一些校園霸凌者來說,如果不以暴制暴,還以顏色,讓他知道我不是好欺負的,下次難保他不再針對我?

「不理他不會使霸凌終止,只是姑息。」不是嗎?最近的網路文章上倡導這概念。

   
想用「以牙還牙,以暴制暴」的方式處理霸凌很正常,因這屬於反射性的行為,這種反射性的行為歸為較原始區大腦掌管。這點我們從正常幼兒發展便可見一般,年幼的孩子常覺得別人打,我就打回去。
   
使用更文明的方式思考,或許有人會教導孩子:寬容,方能帶來生命層次的提升,這雖然較文明了一點,但本質上有「上對下」的意味,我不理你,因為我比你還優秀,所以算了我不和你計較!
   
另外心理學家們研究了寬容在心理學和生理的作用,表示:「寬容可以減少壓力,降低血壓,避免憤怒、失望的情緒和傷害,它會提升積極的心態,滿懷希望,心存憐憫和身體的活力。」
  
用這點切入,多數的家長會教導孩子放下並容許他人的錯誤,為了自己的身體心理好,於是便開始一連串的說教了。
   
但在這裡,我想要談的不是這上對下的層次,而是聚焦出於一個對等,因理解所以諒解的寬容。一種如果換作是我,也會覺得不好受的深層同理。一種「我知道你怎麼了,但我接納你,希望你用更好方式面對問題」的寬廣胸襟。

三本引導孩子以「接納」面對霸凌的兒童繪本

   市面上談論霸凌的繪本不少,有些教導被霸凌的人該如何堅定地回應霸凌行為,例如:我不喜歡你這樣對我(大穎出版社)、薩琪的親親(米奇巴克)、你不可以欺負我(大穎文化);有些則是描繪霸凌者有不好的下場,例如:我是老大(米奇巴克)以及是蝸牛開始的(三之三文化)。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三本以「接納」面對霸凌的繪本,對孩子而言是很好的示範:


一、珍妮小霸王(親子天下出版):一切與暴力相關之行為常來自於挫折,治療霸凌最終極密技,不是比霸凌者更強,而是接納。



這是一本聚焦在霸凌者的故事,主角珍妮,是一個甚麼都要搶先,甚麼都要爭第一的大姊。

故事沒有交代她的背景,包含她父母原生家庭為何?為何會長成這樣,只看到她的鴨霸,無理,也很少注意到,她在團體裡,常常是被排擠的那一個,更別說注意到她心裡的孤單。

讓別人害怕或許只是出於內在自卑,以不當誇大的方式掩飾自己是弱者的防衛機轉。

而最後出現那位新轉學同學凱斯,雖然身形嬌小,但卻不畏懼的地一邊破壞珍妮定下的規矩,卻也一邊不害怕她,邀請她一起進入遊戲,巧妙地化解了霸凌。


霸凌者表面上是要別人怕他,實際上是要被人接納

或許家長和老師們曾使用過禁止下課,再不守規矩就最後一個玩,罰站,或再打人就留下來罰抄寫等行為策略處理表面問題,不可否認有一定的效果,但不難發現往往治標不治本,往往在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再犯,讓其它被霸凌的孩子們頭痛不已,覺得告訴老師根本沒用。

我想只使用行為處理策略是適當的,並非不好,只是不能忽略行為治療中最基礎也最前前端的部分:動機,霸凌者為何霸凌?

那邊挫折?哪邊自卑?

是想交朋友不得其門而入?還想當好學生卻是被讀寫障礙困住?還是父母忙於事業,忽略他的存在?

幫孩子看見自己的需要,再把缺少的那一角補起來。 我想這是一個身為家長及教育工作者該做的功課。


面對霸凌議題時,家長要引領、陪伴、及示範智慧的處理方式,不只是說教而已,更不要帶頭「嗆聲」,去找對方算帳。

家長當遇到孩子被同儕欺負時,要冷靜下來,把自己的憤怒和擔憂整理清楚,再引領孩子有智慧的面對霸凌孩子。

不是不理他,也不是打回去,而是教導孩子在安全的情形下,面對恐懼,並有智慧的處理問題,進而接納霸凌的孩子。

二、〈公園小霸王〉(東方出版社) 喚起孩子內在力量
〈公園小霸王〉中的凱文,呈現許多孩子面對霸凌的典型反應:迴避。僅管他很想玩公園裡的設施,卻被山姆的兇惡言語及威脅給嚇壞,每每都選擇退讓不玩,垂頭喪氣的回家。爸爸見狀主動和他聊聊,不疾不徐,也沒急著出面,到公園找山姆算帳,而是讓凱文談談他的害怕,並引領凱文思考過去他曾勇敢面對的事跡(心理治療中叫做提出「成功經驗」),讓他正視自己的恐懼,同時想起自己已有的能力。凱文最後了解雖然他不用主動攻擊,但自己其實有能力保護自己,也可以捍衛自己的權益。最後兩人漸漸玩在一起,雖沒有變成好朋友這麼戲劇化,但凱文成功地接納了自己,也接納了山姆。

三、〈敵人派〉(道聲出版社) 主動伸出友誼的手、融入與接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敵人派中故事主角的爸爸,很有智慧的鼓勵孩子接納他的頭號敵人:新搬來的小傑。並教導孩子要消滅敵人的方法就是陪他玩,邀請他到家裡作客,爸爸還細心做了香噴噴的「敵人派」給小傑吃。

   
細細探究主角把小傑列入頭號敵人的原因,是因為小傑不會主動找他玩(主角從來沒有敵人的,但竟有人剛來卻不把我當好朋友),覺得好挫折,也生氣小傑搶走他的好朋友,卻沒有一起找他。

   
故事中沒講明,但爸爸可能很有智慧地發現孩子挫折的根源,於是假借「敵人派」之名義,要求孩子主動邀請小傑到家裡玩。

   
經過一天的相處,玩耍(主角甚至邀請小傑到他最心愛的樹屋裡),主角放下心結,化敵為友。這便是一個用主動出擊,接納化解霸凌/排擠的例子。

     其實,在心裡接納霸凌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基於出於保護孩子的本能,想躲避或是反擊是人之常情。但躲避帶來縱容,反擊會產生更多暴力;或許欺負你的孩子的那個孩子在團體中常被孤立,或許他來自社經弱勢的家庭,也或許他是情緒障礙的孩子,需要協助,我們家長及老師也需要高度的同理和智慧,方能成功帶領孩子以接納、寬容及更有智慧的方式,方能消弭霸凌。

(全文完)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讓哭鬧立即停止的特效藥

孩子不乖,沒啥不好(刊登於自由時報親子會客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