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7的文章

讓哭鬧立即停止的特效藥

圖片
好多家長都會來治療室時問我,如何讓孩子哭鬧快速停下? 不理他?哭久了就沒輒了?這是一種說法,但在公共場合,放任孩子哭鬧,恐怕有點說不過去,畢竟尖叫哭鬧聲吵到的,不是只有自己一家而已。 即使是在自己家,不理會哭鬧的孩子未必表示問題解決或是哭鬧減緩。 有時孩子伴隨哭鬧,還會有拉扯大人,大力敲門或是丟擲物品的行為,這樣的行為持續忽略,恐有縱容不當情緒表達之嫌。 當哭鬧尖叫持續十分鐘以上,「修養」再好的大人,也很難視若無睹,面不改色。 不能忽略,那到底該怎麼做才好? 現在「教養專家」和「專業建議」這麼多,但套用在我家小孩身上,也不是每次都管用。 關鍵在於:忽略法之所以有效,是因為孩子哭鬧的訴求是引起家長的關注。 以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,家長在孩子哭鬧後「忽略」,便是一個削弱,削弱「哭鬧」一「爸媽會注意我」的連結。 但忽略其實是個「不明確」的指示,未明確指出不哭鬧,那孩子可以怎麼做? 無助、慌亂、或口語表達能力較差的孩子,就繼續哭鬧了。 忽略法不總是適用,尤其當親子關係衝突多,不夠穩固時。 在親子衝突頻繁,親子關係安全依附還不夠穩固的情形下,「忽略」其實很困難停止哭鬧,反而可能加劇哭鬧,或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。 記得在依附關係的經典心理學實驗中,不安全依附的孩子,對母親的短暫離開顯得挫折,但當母親回來和孩子再度相聚時,孩子矛盾地一方面要親近母親,一方面又表現出挫折,哭鬧想要攻擊母親,似乎在生氣母親拋下他離去。 對不安全依附的孩子而言,他不確定是否在做了不對的事後,父母還愛他;也不確定在父母這次的忽略、短暫離開後,會不會再回來? 因此對不安全感深的孩子,「忽略」只會造成更多不解和困惑(我都亂敲東西,亂發脾氣了,你還不理我嗎?」,以及更多、更激烈地,能引起家長關注的任何行為,例如抱大腿,不讓妳走;或是不肯依約定進小房間冷靜;或當父母想離開現場自己靜一靜,孩子會激動跟在後面或用力敲門。 此時,孩子哭鬧是想要証明即使他這麼「壞」,即使他犯了錯,但父母仍愛他。所以此時「忽略他」好像沒效反而更嚴重。 想要立即停下,首先要先給足孩子安全感。請先試著表達: 1.「我只是不高興你的行為,但我還是很愛你,別擔心,你進房間想一想好辦法,我相信你下次會做的更好!」 2.「媽媽很愛你,我不想罵你或是處罰你,我們兩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