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7的文章

減緩固執和哭鬧,「四到」不能少!

圖片
作者/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  顏孝羽 瑞瑞為4歲小班男童,平時乖巧聽老師的話,然而情緒固執,且持續時間長,例如:早上同學撞倒他的積木,他便大哭大鬧,在情緒當下困難安撫,動用了許多人力,仍困難安撫下來;待午休起來,好不容易情緒平復了,老師想跟他講道理,再度提起撞倒他積木的同學時,沒想到瑞瑞眼神又呈現忿忿然,怒氣沖沖的樣子,不久泛淚,好像又回到被撞倒之場景。在家裡,也有要甚麼,就非要給他,不順他的意思便哭鬧之情形,讓家長頭痛萬分。 家長和老師都傷透腦筋,想了解為何瑞瑞的情緒持續這麼久,這麼小的孩子怎麼這麼會記恨呢?以及,當瑞瑞的情緒風暴來襲時,該如何引導瑞瑞冷靜下來?   一、要因解析:撞倒的不只是積木,是「安全堡壘」 老師表示,平時瑞瑞在學校最喜歡的玩具就是積木了,每天到校,都是自己在積木角裡玩耍,鮮少和其他同學一起玩,也較少接觸其他的玩具,積木可以說是讓瑞瑞最有成就感,覺得最安全的角落。 而碰到瑞瑞積木的同學,平時便比較頑皮,動作也比較大,不只針對瑞瑞,只要是他經過的地方,常有意無意觸碰別人的物品。因此當他到瑞瑞的安全角去,侵犯瑞瑞的「安全堡壘」時,瑞瑞對他「新仇加上舊恨」,平時早已積怨已久,一觸動下,彈珠般大的眼淚,便嘩啦啦不可收拾了。 由此可知,瑞瑞常以玩固定的玩具、做固定的事情以對環境產生安全和可控制感,因有發展遲緩的問題,所以尚不太會表達,可能在瑞瑞心裡,玩具積木是他的,安全角是他的地盤,不容許他人侵犯;而調皮的同學有意無意的碰觸,就像不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會瞬間擊垮瑞瑞的安全堡壘,也難怪瑞瑞如此記恨! 二、處理方式:講道理之外,還要心到,眼到,口到,手到, 多數家長和老師習慣以講道理為主要處理情緒或人際衝突的方式,講道理本身是必要的,然而對有情緒困擾或固執性高的孩子而言,先從情感層次加以介入、並強調與孩子共同經歷問題解決之過程,顯得格外重要。 家長可以先同理孩子之情緒,帶孩子到「安慰角」,幫孩子說出內心不舒服的感受(某某某又故意弄倒你的積木了,你好生氣!),待情緒平復後,再進入問題解決的層次。 家長和教師可以示範正確做法(眼到),輔以想法教導(請孩子說一次,完成口到)、陪伴行為演練(手到)和情緒體驗(心到)等多方面進行預演,並以孩子常遇到之衝突情境為腳本,和他演練可能面臨之人際衝突及可處理之方式,強化多元之處理技巧,減少只以「哭泣」來解

面對霸凌的終極解藥:兒童繪本教導我們的寬容

圖片
接納是霸凌的終極解藥 從兒童繪本教我們的事 文:顏孝羽 臨床心理師 電子郵件 : sharonyen2008@gmail.com         獲頒金球獎終身成就獎「塞西爾戴米爾獎」( Cecil B.DeMille Award ) 的影星梅歷史翠普在頒獎典禮上說 : 「 輕蔑只會招致更多輕蔑,暴力搧動更多暴力。當權勢者利用地位霸凌他人,我們都是輸家。」      再度掀起對霸凌議題的關注。撇開美國政治議題不談,其實霸凌無所不在,在校園、在職場、在國與國家間。           當霸凌或被霸凌者變成罪犯,再來討論法律上之死不死刑,並非本篇討論的重點,而是走在問題發生之前的「教育端」,從根本的教育談起,該如何從小教導孩子「面對」,更積極的野心是,該如何「根治」霸凌?      法國世紀的文學大師維克多 . 雨果曾說過: " 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,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。       教導孩子寬容,對許多父母和老師而言,是很大的挑戰,尤其是一位要求孩子寬容別人的欺凌行為,搞不好我們說了半天,聽在孩子耳裡可能只覺得軟弱和不公平。     但人類社會從小到老,都推崇寬容之概念,這樣的推崇以不同形式傳遞著,或許用信仰,或許用教科書,總之,傳遞寬容的目的是要孩子平解決爭端,息事寧人;往內心探究,或許某種程度上,家長老師也想快點把事情處理完,好換取自己內心的平靜。     持反對意見者認為,那勸善者又不是親身遇到這事,有何資格跟當事人說寬容,更還況是要求孩子?     更何況對於一些校園霸凌者來說,如果不以暴制暴,還以顏色,讓他知道我不是好欺負的,下次難保他不再針對我? 「不理他不會使霸凌終止,只是姑息。」不是嗎?最近的網路文章上倡導這概念。     想用「以牙還牙,以暴制暴」的方式處理霸凌很正常,因這屬於反射性的行為,這種反射性的行為歸為較原始區大腦掌管。這點我們從正常幼兒發展便可見一般,年幼的孩子常覺得別人打,我就打回去。     使用更文明的方式思考,或許有人會教導孩子:寬容,方能帶來生命層次的提升,這雖然較文明了一點,但本質上有「上對下」的意味,我不理你,因為我比你還優秀,所以算了我不和你計較!     另外心理學家們研究了